香港上市公司和宝国际(0039.HK)在应用于非粮食类生物质乙醇生产领域中,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。其设在宁夏银川的全资工厂,利用非粮食原料,低成本生产生物质乙醇或生物质源燃料乙醇,实现“不与人争粮,不与粮争地,不与财政争钱”,已成为可能。
香港和宝国际自2006年开始拥有具自主知识产权、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生物活性引透生产非粮食类乙醇技术。这一技术具有投资少、成本低、出酒率高、生产工艺兼容性强、污染程度低等一系列明显优势,已获得内地高新技术项目认定。它设在宁夏银川的生产示范基地,直接用甜菜而非甜菜产糖的糖蜜为原料,这改写了甜菜乙醇寄生于其他工业的历史。其采用生物活性引透技术,糖分向酒分转化率为1.6:1,这打破了全世界“两个糖产一个酒”的传统技术局限,出酒率比传统技术提高16.4%。按每吨95度乙醇计算,之前世界上做得最好的是英国,16吨甜菜出1吨乙醇,而宁夏基地则可以11吨以下甜菜出1吨乙醇,按国内甜菜价格320元/吨计算,仅原料一项,每吨乙醇便可节约人民币1600元。采用生物活性引透技术比起传统技术,生产成本降低15%以下,有可能不需要国家财政补贴。而利用生物活性引透技术改造现有玉米乙醇厂,5万吨规模仅需不到200万元的资金。
内地从90年代末试行推广乙醇汽油以来,目前已有9个省份和6个省份的部分地区强制添加。按照 "十一五"专项规划要求,内地燃料乙醇年产量要达到500万吨,全国80%以上地区全部要封闭强制添加乙醇汽油。但是,直到2007年,我国燃料乙醇产量还仅为100多万吨。制约燃料乙醇发展速度,使燃料乙醇市场迟迟不能开放主要有两个原因:一是原料问题。国家发改委批准的5家燃料乙醇生产厂均以玉米为原料。2006年,中国玉米的库存消耗比下降到19.47%,已经低于国际标准的安全线。国家已出台多项政策,限制所有玉米项目发展。二是价格问题。由于玉米价格居高不下,燃料乙醇成本甚至高于汽油价格,国家不得不实行补贴政策,如果全面推广,中央财政将不堪重负。香港和宝国际拥有的生物活性引透技术在工业化过程的重大突破,无疑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。
香港和宝国际已在哈尔滨收购、改造、扩建酒精二厂,并准备继续新建或收购改造5万吨以上规模的玉米乙醇厂,建立甜菜、木薯原料基地,加速推广生物活性引透技术,在北方发展甜菜乙醇、在南方发展木薯乙醇,准备3年内达到生产50万吨非粮食类生物质乙醇的规模。
(责任编辑:赵林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