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奶涨价、“奶慌”及发改委临时出台控制涨价的措施,这些都给蒙牛(2319 HK)近期的股价表现蒙上了阴影。
我们认为,目前市场有夸大负面信息对蒙牛影响的之嫌,因为原奶价格上涨、奶源紧张及临时限价政策对公司的负面影响都是短期的。从公司长期发展趋势看,蒙牛已经确立乳业龙头的地位,公司基本面并无根本变化。
市场潜力仍然很大
我们不认为液奶消费已经接近饱和,相反中国居民对牛奶的依赖才刚刚开始,蒙牛现阶段仍处于“拓荒牛”阶段,因此液奶市场份额上仍有提升空间。
原奶价格的大幅上涨主要集中在第四季度,截至2007年11月,如果按照农业部公布的6主产省原奶均价2007年平均价格仅比2006年均价上涨4.54%,但我们认为由于奶源紧张,实际收奶价格要高于公布数据,预计全年平均下来原奶价格上涨幅度应该在12-15%。蒙牛奶源主要集中在内蒙产区,奶价低于全国平均,从2007年业绩上来看原奶价格上涨对蒙牛的负面影响要小于伊利和光明。
我们发现,零售终端在12月涨价后,一月中又有提价。从公司层面的信息来看,整体产品出厂价格平均上调幅度在8-10%,而终端白奶的价格平均累计调升幅度近45%,这给厂商提供一定提价空间。考虑到原奶成本上涨较多及未来提价时点的不确定性,我们将08、09年每股收益预测略调低至0.83元(人民币,下同)及1.12元。
数据显示,目前北京、上海的人均液奶消费已经超过50公斤,达到发达国家水平。液奶的增速主要来自二、三线城市,但主要消量仍然来自大城市。“特仑苏”、“真果粒”等高端产品的消费量还是在大城市。高端液奶产品的毛利率较普通白奶要高出50-80%,我们预计2007年特仑苏销售额在液奶整体销售额的占比将上升至10%,应至少拉高液奶整体毛利率1个百分点。
重申“买入”评级
目前,公司的主要风险还是来自奶源紧张、成本压力增加,发改委的限价政策给企业加大企业成本压力。公司在奶粉方面和Arla目前合资公司的新建生产线还没有全部下线,目前仍处于亏损阶段。因此,我们预计奶粉部分的增速和收入贡献要比原先预想的慢。
考虑了原奶成本上涨、调整资本支出后,将2008-2009年每股收益的预测分别调低至0.83元及1.12元,维持对2007年每股收益0.68元的预测。我们调整后的DCF估值得出合理估值为31.6港元,我们认为蒙牛的估值上限在36港元,相当于2009年32倍市盈率。我们将31港元作为12个月目标价,36港元作为18个月推荐目标价,目前股价处于超跌状态,重申“买入”评级。
(招商证券) (责任编辑:赵林)